在青藏高原上,玉树藏族自治州不仅是自然生态的宝库,更是藏文化的瑰宝之地。自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成立以来,玉树藏族自治州在非遗传承人的保护与支持体系上进行了诸多创新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为藏文化的薪火相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这片土地上的文化瑰宝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
创新培训机制 提升传承能力
“这次培训真是收获满满!”今年7月,由玉树藏族自治州文体旅游广电局与国家级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办公室联合主办,玉树藏族自治州文化馆承办的2024年玉树州“国家级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业务骨干及非遗传承人培训班顺利开班。此次培训吸引了全州一市五县的100多名文化系统业务骨干和非遗传承人积极参与。
培训班为期三天,邀请了来自省内外及本地的非遗专家学者前来授课。培训采取专题讲座、理论学习以及交流座谈相结合的方式,内容广泛而深入,涵盖了国家级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非遗保护、古籍研究、格萨尔史诗说唱以及文化生态相关理论等多个方面。参训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不仅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还加深了对藏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为改善非遗传承人的传承环境与生活条件,提升他们的传承能力与水平。近年来,玉树藏族自治州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构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非遗传承人支持体系,为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玉树州高度重视传承人在非遗保护中的核心作用,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和师徒传承活动,不断提升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和文化素养,有效确保了非遗传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玉树藏族自治州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进一步完善非遗传承人管理体系,玉树藏族自治州在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制定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传承人进行认定和扶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传承环境和条件。同时,依托“国家非遗记录工程”和“青海文化记忆工程”,玉树州还完成了对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项目的记录工作,形成了完善的四级名录体系。目前,建立四级名录及新发现资源档案596个、传承人及新发现传承人档案730个,诸多非遗项目正在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拓宽国际视野 激发传承活力
“此次学习内容很丰富,涉及面非常广泛。”“既给了我们学习提高的机会,又为我们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台。”在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青海省文创产品研发与品牌策划”境外线上培训班上,由玉树藏族自治州推选的全州非遗传承人、手工艺品制作者、文创产品设计者和文化旅游行业行政管理人员等进行了为期7天的学习,本次培训用全新的视野,不一样的教学,为玉树藏族自治州非遗传承保护与开发、文创产品研发等关键突破方向,赋予了新的观念,新的思路。
培训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将把此次学习到的内容结合玉树实际,学以致用为玉树藏族自治州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首选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提升传承人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方面,玉树藏族自治州积极组织各类研培活动和国际国内交流活动,为传承人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发展平台。此外,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玉树藏族自治州还在学术领域为传承人提供了积极探索的机会,推动他们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不断创新和突破。
针对部分传承人面临的传承环境恶劣问题,玉树州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对传承场所进行修缮与升级,为传承人提供更加舒适的传承环境。此外,还通过建设非遗展示馆、传习所等设施,为传承人搭建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强化政策保障 共筑传承新篇
今年七月,第三届三江源生态文化旅游节与玉树赛马盛会在玉树赛马场的广袤天地间盛大启幕,自本年度赛马会筹备之初,青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罗松求培便全身心投入到伊舞的传承与教学之中,致力于让这一传统舞蹈焕发新生。以往,伊舞作为家族内部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其传承路径相对封闭。而今,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众间的日益普及,罗松求培的门下弟子不断增加,其影响力已广泛覆盖青海省内各市县及乡镇,跨越了民族的界限。
为进一步助力罗松求培等非遗传承人发扬光大民族文化,玉树藏族自治州特别设立了专项基金,旨在支持他们购置民族服饰、租赁训练场所等日常所需,为非遗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罗松求培透露,通过组织伊舞团队参与各类舞蹈赛事并获奖,他不仅能获得额外的资金奖励,这也逐渐成为了他重要的经济来源,激励着他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这些资金不仅用于生活补贴,还涵盖了技艺传承经费等,确保了传承人在传承过程中无后顾之忧。”玉树藏族自治州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玉树藏族自治州还通过举办表彰大会、授予荣誉称号等方式,给予传承人精神上的鼓励与肯定,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与传承动力。
经过玉树藏族自治州的不懈努力,越来越多的传承人投身于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事业中。他们的技艺水平与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非遗文化也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展望未来,玉树藏族自治州将继续深化非遗传承人的保护与支持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与网友投稿,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ta.zgjrbsw.com/6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