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玉树藏族自治州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积淀,孕育了丰富多样、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作为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记忆,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然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迁,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着被遗忘、甚至消失的风险。
为了应对这一严峻形势,玉树藏族自治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勇担文化保护重任,致力于创建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在这一进程中,玉树藏族自治州高度重视非遗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对非遗资源进行深入调查与科学评估,全面盘点非遗资源的丰厚家底,掌握非遗传承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精心构建了完善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涵盖了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四个层级,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深入调查与科学评估
揭秘玉树非遗资源丰厚家底
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玉树藏族自治州在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进程中,采取了多种举措,力求全面、深入地了解非遗资源现状。调研团队深入一线,通过实地调研、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掌握了大量关于非遗项目的第一手资料。
“我们走访调研了多个省、州级非遗传承基地和非遗工坊,如东南博学噶玛尕直唐卡(泥塑)基地、玉树州利民职业学校等,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进一步了解非遗项目的现状、传承情况和发展需求。”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时,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还制定了《玉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文化资源调查。共调查登记国家级非遗项目12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4个;省级非遗项目42个、省级非遗传承人42个;州级非遗项目53个、州级非遗传承人101人;县级非遗项目212个、县级非遗传承人236人。
经过一系列科学评估,玉树藏族自治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到了全面而深入的盘点。藏娘唐卡、手工编制、传统藏药、牛羊毛毡、游牧文化(乌朵)、藏族传统书法、藏族金属锻制、藏族服饰以及石刻技艺等非遗项目纷纷亮相,展现了玉树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四级名录体系构建
奠定非遗保护坚实基础
“我们通过建立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确保了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能得到全面重视和保护,也为我们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在推进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进程中,玉树藏族自治州积极探索建立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涵盖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目前,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29项,自实验区成立以来,新增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13项,州级项目15项,县级项目8项。传统舞蹈如玉树卓舞、称多白龙卓、玉树伊舞等,传统技艺如玉树安冲藏刀锻造技艺、囊谦黑陶制作技艺、藏娘唐卡等,以及传统体育游艺及杂技如玉树赛马会等,均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
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身,玉树藏族自治州还高度重视代表性传承人的培养工作。目前,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现有代表性传承人393人,包括14位国家级、42位省级、101位州级和236位县级传承人。此外,还有青海省工艺美术大师、民间工艺师49人,玉树州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民间工艺师59人。经过认证的格萨尔说唱艺人共有24人,其中包括国家级说唱艺人1人,州级说唱艺人23人。这些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关键力量,他们的存在和传承活动确保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活力。
非遗保护任重而道远
持续深化创新焕发活力
“虽然我们在非遗资源调查与评估、四级名录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这些成就仅仅是非遗保护征程上的初步探索。实际上,我们在非遗保护之路上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与不足。”玉树藏族自治州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面对这些挑战,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继续秉持初心,砥砺前行,不断加强系统性保护,努力提升整体性保护水平,同时,致力于推进生态保护区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非遗保护工作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此外,还积极探索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路径,通过创新文旅产品开发、丰富展示体验形式、优化服务供给等方式,不断拓宽非遗的传播渠道,扩大非遗的社会影响力。
“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成立,政府做了大量工作,为非遗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这让我们对非遗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一位非遗传承人感慨地说。
“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纽带,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大家一起关注和支持非遗保护事业,才能够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玉树藏族自治州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将持续深化非遗保护的理念,不断创新保护方法,勇于探索,敢于突破,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广阔舞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与网友投稿,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ta.zgjrbsw.com/5995.html